臺灣現(xiàn)有18座機場的民用航空站,除了臺灣桃園及高雄小港兩座國際機場有賺錢外,多數(shù)生存受挑戰(zhàn),臺灣交通部民用航空局(以下簡稱臺灣民航局)檢討臺灣機場未來營運,盼能拓展國際包機,并結合觀光旅游,創(chuàng)造需求,化危機為轉(zhuǎn)機。
臺灣民航局說,以2006年度各民用航空站收支情形分析,各航空站總收入為157億元(新臺幣,下同),支出76億元,剩余81億元,整體來說仍有賺錢,但實際上,只有桃園及高雄航空站有賺錢,其它都是虧損。
機場不賺錢主要與運量不足有關,除了桃園及高雄兩座國際機場外,臺灣本島機場都因陸路運輸交通便利性的提升而受影響,包括南北已有兩條高速公路,且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陸續(xù)完工,與高速公路形完整路網(wǎng),同時,北宜高速公路也縮短東西間的交通時間,加上高速鐵路通車,陸路運輸可說年年加分。
反觀臺灣本島航空運量近幾年持續(xù)遞減。根據(jù)臺灣民航局統(tǒng)計,2001年至2007年,臺灣島內(nèi)航線飛行班次平均每年減少7.7%。2007年1月5日臺灣高速鐵路通車,當年前10個月,島內(nèi)航線旅客量比2006年同期大幅衰退25.3%。
花東航線原本有觀光誘因,但因北宜高速公路通車,臺灣鐵路公司引進傾斜式列車,花東航線營運也大不如前,2007年前10個月比2006年同期分別下滑24%及15%。
臺灣民航局檢討島內(nèi)航空站未來營運走向,認為應區(qū)分航空與其它陸路運輸市場,例如臺中、金門、花蓮及松山等機場可飛國際包機的優(yōu)勢,擴展國際包機業(yè)務,創(chuàng)造與陸路運輸不同的供給。
去年,立榮航空公司及遠東航空公司紛紛推出臺中飛日本、香港及越南的國際包機,華信航空公司也在金門推出飛北海道的國際包機,去年前3個季度旅客進出量都比前一年增加10000人次以上。
至于東部及離島機場,例如花蓮、臺東及馬公,臺灣民航局認為,應結合當?shù)刎S富觀光資源,與地方政府、業(yè)者合作套裝旅游,創(chuàng)造需求。
有關部分使用頻率不高的機場,例如屏東機場、恒春機場,臺灣民航局擬引進能活化機場功能的活動,例如,利用機場場地舉辦航空展、航空園游會、飛行安全倡導等,提高機場使用率并激發(fā)民眾參與航空的興趣,創(chuàng)造新的收入來源。
另外,對于須負擔照顧居民交通需求及緊急醫(yī)療的的離島機場,臺灣民航局考慮將航空站交由經(jīng)營離島偏遠航線的航空公司的可行性,目前,初步接洽執(zhí)飛七美、望安、綠島、蘭嶼的德安航空公司。而業(yè)者認為,仍須由政府提供補助才可行。
本文鏈接地址:
http://www.honeybunnymusic.com/news/show-71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