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4日,臺北松山機場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(簡稱虹橋機場)首次實現(xiàn)對飛,臺北市長郝龍斌率訪問團乘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(China Airlines Ltd.,簡稱華航)客機首航虹橋機場,參加上海世博會的臺北文化周。
2008年12月15日,兩岸大三通開啟,臺北松山機場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對飛,拉開了兩岸大三通序幕。至今,兩岸每周空中直航班次已達370班。
在兩岸航線中嘗到甜頭的松山機場,面對如潮涌入的大陸客,目前正在加緊改擴建之中。松山機場是臺灣機場在兩岸對飛之后咸魚翻身的生動寫照。
反面教材:屏東兩機場成蚊子館
全臺灣總共有多少機場?不說不知道,一說嚇一跳 總共18個!如此高密度的機場,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。
可近年在島內(nèi)高速公路網(wǎng)逐漸完善、臺灣高鐵通車之后,島內(nèi)航線急劇萎縮,危及機場生存。據(jù)臺灣 交通部統(tǒng)計,島內(nèi)航線運量在1997年達到最高峰,運量高達1861萬人次,但2007年只剩下632萬人次,十年大幅衰退66%。
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(fā)后,島內(nèi)航線更加萎縮,2008年臺灣機場的客運量同比下降11%。2009年前7個月,客運量同比下降了9%,其中屏東機場客運量同期下降近80%,而同樣地處屏東縣的恒春機場下降50%。
小小一個屏東縣,卻有兩個機場。屏東機場按規(guī)劃每天要飛臺北35個航班,可在經(jīng)營慘淡之日,每天只飛3班,使用率不到10%;同時每周7天只有3天飛航班,被戲稱為三天捕魚四天曬網(wǎng)。
陳水扁執(zhí)政時,為了爭取選票,在恒春再建機場。恒春一年中有半年為落山風(fēng),無法飛行,以至于陳水扁出席啟用典禮時,正值落山風(fēng),竟無一家航空公司敢在機場起飛。恒春機場低潮時每天乘載旅客僅12人,相當(dāng)于機場員工人數(shù)。
臺灣機場絕大多數(shù)為小機場,建成后島內(nèi)客流量嚴(yán)重不足,機場利用率低,成了蚊子的安樂窩,員工上班看報捉蚊子,被稱做蚊子館,其中以屏東兩機場最為典型。
正面典型:金門機場供不應(yīng)求
與屏東兩機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金門機場,金門機場地處小三通要道,得益于經(jīng)小三通往來兩岸的客流大增,雖已投入巨資擴建機場,旅客仍然常常爆滿。
2001年兩岸小三通成行,從那年起,金門機場客運量就開始步步高,從2001年的130萬人次成長到2007年的146萬人次。2008年小三通對象取消原設(shè)籍金門、馬祖的身份限制,并且開放大陸游客赴臺,金門機場旅客量大幅成長到172萬人次,嚴(yán)重超出了金門機場的可承載量。
為順應(yīng)兩岸往來需求,金門機場從2008年底開始擴建,到去年底完工,首期擴建完工后,航廈面積由5534平方米擴大為10827平方米,年容納客運量由105萬人次提高到230萬人次,面積和可容量均增加了大約一倍。
如今,金門每天都有飛往臺灣本島臺北、高雄、臺中、嘉義及臺南的幾十個航班,節(jié)假日臨時加班,其中以金門往來臺北的航班最多,而且平均載客率達到八成以上??春眠@個市場的美好前景,立榮、復(fù)興、華信等島內(nèi)航空業(yè)者,紛紛削減島內(nèi)班次,而增開島內(nèi)往返金門的班次。12
本文鏈接地址:
http://www.honeybunnymusic.com/news/show-1727.html